-

省级非遗项目凉州半台戏简介

2021-12-02

凉州半台戏是流传于武威民间的一个戏剧剧种,已有百年历史。相对于大戏秦腔而言,它只是一民民间小曲戏,故称之为半台戏。2008年凉州半台戏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,属传统戏剧类项目

凉州半台戏的“小戏”特征十分鲜明。首先,演出阵营小,“七学、八慢、九消停”之说,意指演职人员只需七至九人的;其次,剧目短小,多是生动风趣的地方戏和精炼感人的折子戏;第三,演出场地随意,院落、庙台、堂屋、廊下均可;第四,行头服装轻便而简单,以“软行当”为先,便于打成随手携带的包袱,演出结束之后,随手一叠,用包袱裹起,往户头一挂,就可赶路,置备这些“软行当”花钱少,有的服装还可以自家缝制;最后,队伍灵活多变,半台戏的演职人员多系农村民间艺人,他们不是专业演员,农忙务农,农闲唱——这个顾不上,那个就可以顶替,既不耽误农活又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,很受广大群众喜爱。

凉州半台戏以当地的民歌俚曲为基本声腔,不仅吸收了陕西眉户的曲牌声腔,还引进了兰州鼓子的行腔伴奏。凉州半台戏的音乐属于曲牌连缀体。从构成上看,它分别有器乐曲牌、唱腔曲牌和锣鼓经构成。从调式上看,它多由宫、徵调组成。主奏乐器为三弦,伴以其他弦索。半台戏的音乐原始古朴,风趣幽默,短小整齐,好记易唱,唱腔中没有过大的起伏,动作中少有复杂的铜器,贴近生活的戏剧情节和富有特色的凉州方言,使其更显古朴稚拙。

凉州半台戏因其人员设施和服务对象的制约和引导,其剧目以传统折子戏和风趣幽默的生活小戏为主。常演的较有名的剧目有《李亚仙刺目》《田三婆倒灶》《两亲家打架》《三娘教子》《张连卖布》《刘海撒金钱》《小放牛》等二十余种,其风格以粗犷通俗见长,适于农村乡野娱乐。

凉州半台戏的观众多以农民为主,它从兴起到式微,经历了近百年时光,它测舞台虽小,但表演却面面俱到,生活里有的,故事中讲的,聚散离合,悲喜忧愁,酸甜苦辣,阴晴圆缺,统统搬上舞台,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,给予了人们丰富的启示,在民间文艺发展过程中,有着应有吸收引进、为我所用的胸怀,以小为主、运用灵活的应变能力,贴近生活、着眼观众的艺术追求,不讳俗陋、不附风雅的品格风骨。


分享
写评论...